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预订2-3月跨境机票订单量环比前两个月增长87%,境外酒店的订单量环比增长52%,出境游势头持续火热。新华社兰州4月12日电(记者 白丽萍 王衡)4月12日,根据最新调查,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直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是其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当地经过紧急采取措施,受到污染的西固、安宁两个区的自来水苯含量已于12日中午大幅下降,城关、七里河两区则一直未检测出苯物质含量。目前兰州正在做恢复正常供水前的准备工作。但这次自来水危机带来的诸多疑虑并未消除。 11日,兰州曝出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当日下午,兰州市政府紧急通知,从11日11时到12日11时的24小时内,不宜饮用自来水,引发一场自来水危机。 据了解,承担兰州城关、西固、七里河和安宁四个主城区240多万人供水重任的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日,记者从兰州市委市政府、环保和相关区县等部门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在会上说,受到苯污染的是兰州威立雅公司自流沟的4号线。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挖掘出的泥土中发现了原油,目前尚未挖到泄漏的管线,不过泄漏点已经确认,施工人员仍在进行挖掘作业。 据了解,自流沟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第一水厂与第二水厂之间的一条输水沟,现已使用数十年,沟下有兰州石化的管道。 其实,这条自流沟长期以来都是兰州自来水的一大隐患。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说,自流沟建成投用至今已运行近60年。上世纪80年代自流沟下面的化工管道就发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自来水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水质出现异常,政府和供水企业理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这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已有规定。 11日,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兰州自来水苯严重超标立即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截至当日晚8时许,仅新浪微博与此相关的微博数就有10万余条。网民普遍表达了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心,以及对兰州威立雅公司和兰州市政府处置措施的不满。 那么,有关部门是何时发现苯超标的?这一问题对确定信息发布是否迟缓十分重要,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关部门的说法并不一致,时间相差10个小时以上。 记者从甘肃省有关部门了解到,4月10日17时,兰州威立雅公司在进行水质检测大分析时,发现苯含量超标。而据兰州威立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发现苯超标的时间是10日23时。到了11日,发现时间又有了变化,当日16时30分,兰州市政府、甘肃省环保厅、兰州威立雅公司和兰州疾控中心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称,发现苯超标的时间为11日。 不仅如此,苯含量也出现“跳水”。据了解,兰州威立雅公司10日17时对出厂水的检测数据是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到了新闻发布会,这一数据降到78微克/升。但不管哪一个数据都是严重超标。 其实今年3月,兰州就曾出现自来水大范围异味。尽管供水和有关部门很早就获知了消息,却未及时公布,引起社会质疑。 兰州威立雅公司一名部门负责人否认刻意隐瞒信息。他说,自来水中的苯从检测出来到最终确认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在发现苯超标后的第一时间就向城建、环保等部门作了汇报,但不能刚一发现超标就向社会宣布,因为还要进行复核确认。 在11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市民道歉,并郑重表示:“市委、市政府一定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高度负责地处理好这次水污染事件,给大家一个交待,请大家放心。” 当日,兰州成立以市长袁占亭为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随即宣布了包括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调查组在内的五项措施,表示要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目前环境事故频发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点,很多行为与环境法律法规背道而驰,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警惕。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水污染防治法也有类似要求。 网民和专家表示,原因查明后,在对直接责任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厉问责之外,对供水企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也应进行尽职调查,因为这些部门共同承担着保障供水安全的重任。 这次遭受苯污染的自流沟已经使用多年,沟下的化工企业管道也是长期存在。对于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污染隐患,供水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怎么可能不知情?应该调查相关部门及其责任人是否存在失职行为,若属实,也应一并追究。
张德江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一系列重要部署,学习贯彻席大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成会议各项议程,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席大大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经有关地区和监察部审核,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方面的懒政怠政不作为等问题,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地厅级41人、县处级139人,再次对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员如何正确履行职责,敲起了警钟。 桂平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扶贫开发的县级市,全市197万人中,农村人口占了160多万,据去年统计,需要扶贫的人口就达17万多,无论是惠民生,还是搞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常务副市长杨大东告诉记者,2015年桂平市总共有项目建设135个,计划总投资是810多亿元,其中属于政府性的项目需要财政投资就达到47亿元。 建设这些项目财政就需要投入47亿元,而去年一年,桂平市的财政收入只有12亿,可见缺口之大。然而国家审计署发现,今年上半年,桂平市里却将1.41亿元国库资金违规转入财政专户虚列支出。也就是说本该使用的国拨资金实际上没有用,在账上睡了大觉。这笔资金本来是用于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那么,桂平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无论是中央专项拨付资金2400万元修建的水利灌溉项目,还是中央及自治区各级财政拨款3100万元的“桂平市第五中学建设项目”等,都因为当地在施工准备、协调、组织和征地等方面没有尽职尽责,解决好相关的问题而导致了工期拖延和停工。结果,本来今年10月就应该竣工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现在只完成了一半,而预计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的教学大楼也要延迟到2017年秋季才能完工。这就导致了预算内的钱迟迟花不出去,市里又怕被发现收回或者影响当地继续申请资金,因此心存侥幸,违规操作。 据了解,类似的资金沉淀现象,不是个别的,在这次大督查中发现,今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128亿中央财政资金沉淀,未得到有效利用。除了广西,还有12个省区市被查出资金沉淀问题24个,依法依规处理了78人。桂平市财政局局长廖科和国库股股长李莹也分别受到了行政记过和警告处分。 其实,存在“庸政”和“懒政”的行为的不仅仅是在广西桂平,在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中,几乎所有被问责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表现在资金使用沉淀上,而有的则表现在工程项目拖延上。河南省伊洛河治理项目和山西太原餐厨垃圾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进展缓慢问题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伊洛河流经陕西、河南两省,由于部分河段缺少堤防或堤防防洪标准较低,目前已经难以满足河道防洪要求。2013年度,中央下达补助资金1.5亿元对伊洛河项目进行治理,按计划,工程应当在今年年底前完工,但截至今年5月,该项目涉及的河南宜阳、偃师以及巩义段均未开工建设。 实际上,伊洛河宜阳段项目由于报批问题一直拖到今年的8月13日才完成了省发改委的审批,10月8日才完成了施工的招投标工作。至今,工程沿线不少地方房屋拆迁还没有结束,部分采砂企业也还没有撤离。而这一工程的偃师段和巩义段,同样没有按期开工,这就造成了国家1.5亿元资金的闲置。 太原市的餐厨垃圾利用和处理项目也存在类似的拖延问题。据了解,太原市大中等规模的饭店一共有2000多家,每天产出的餐厨垃圾大概在500吨,地沟油大概有50吨,多年来只能靠农民分散处理。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2年国家就批准并拨付了700多万补助资金上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但截止到今年7月,几经选址,还没有动工。 无论是水利治理工程还是餐厨垃圾处理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行政不作为、落实不到位,会直接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国务院大督查中,河南省对有关伊洛河项目的9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诫勉谈话2人,太原市也对4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免去了太原市环卫局局长朱茂生的职务,对其他3人给予了行政记过和警告处分。现在这两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争取尽快完成。 除了资金沉淀和项目拖延的问题之外,近几年,全国一些省市的土地闲置情况严重,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这次大督查中,也对此进行了问责和整治,其中,海南省2009-2013年供应土地中闲置总量占当年平均供应量的23%,位列全国第六。而琼海市的土地闲置比例更是高达35%。 琼海市国土资源部门于2010年3月1日与某地产公司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可是5年时间过去了,国土部门却迟迟未能将土地交付给开发商,结果造成了800多亩土地闲置多年。据了解,总共涉及拆迁的284户的项目应该在2010年就完成拆迁工作,而拖延了5年后至今也只完成了141户。 海南省琼海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泉说:“为了加快推进的项目,能够有一个好的考核结果,所以我们采取了两条腿的走路。“他所说的两条腿走路,就是违规操作,也就是在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后到规划报建这一阶段,一边拆迁,一边规划报建,到规划报建完成时,房屋拆迁也完成了。似乎这样做就能够缩短项目的时间,但情况并没有能像他们预想的那样。 由于政府主导的搬迁安置区建设滞后,使得原有的房屋未能及时拆迁,一些土地也不能按时办理土地证,交给开发商使用,结果是一部分土地出让金收不上来,土地也开发不了,造成了闲置。 大督查中发现,像琼海这种土地闲置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在海南海口、三亚、文昌等市县都存在土地闲置的问题,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的原因也有土地使用权人的原因。截至2015年9月15日,海南省对1.15万亩闲置土地已处置7413亩,余下的4174亩闲置土地,将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今年底前完成处置工作。同时,海南省已经对有关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7名干部进行了问责,琼海市常务副市长符传富等4人受到了行政警告处分。 除了上述4个省区的问题之外,在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中,还问责了辽宁省阜新、葫芦岛两市虚报完成2014年度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任务21302套的问题,共有7个县市区政府及棚改办15名责任人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处分,问责了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等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拖延、上海、浙江、广东、贵州、陕西、西藏等地财政资金沉淀、土地闲置,重庆等地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不按规定使用等问题,限期整改,对各地触动很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认为:“大督查体现了很明显的一个特征,第一是传统的检查转变为督查,第二是从督查乱作为转变为督查不作为。我认为这两点转变意义很大的。这一次督查把重点放到了督查不作为,我认为这是对中国情况是摸得非常准的,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目前,国务院的大督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依法问责,强化整改,加强督查督办,抓好落实,以确保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期完成。截止到8月底,各地实际收回存量资金2966亿多元,大部分已经投向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全国已处置闲置土地31万多亩,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也加快上升,黑龙江、山西两省都由6月底的20%多上升为70%以上。据了解,国务院大督查第三批问责也将进行。重点聚焦民生领域的不落实不作为问题,目前正在督查审计中。“他给我解释了一下,有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水影响评价(水评)、能源评估(能评)、安全评价(安评)、交通影响评价(交评)、地质灾害评估(灾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评)、文物影响评估(文评)、雷击风险评估(雷评),还有气象评估(气评)……”总理一口气列举了一长串各类评估,会场顿时笑声一片。
该报告是由民政部主管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其间于深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发布的。
(责任编辑:姬声雅士)